公众治理“金点子”小区“蝶变”换新颜
——莫愁湖街道茶亭村老旧小区改造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小区多个重点部位监控视频和数据分析;楼道里面增添了许多五彩斑斓的蝴蝶图案;小区路面上见不到一辆自行车和电动车……这些是市城治办公众联络处、城市治理领域专家、建邺区城管局、莫愁湖办事处、各街道城管科、城市治理公众委员在小区见到的场景。

12月7日,南京市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基层落地试点专家验收暨座谈会在莫愁湖街道召开。他们去的地方并不是高档小区,而是一个三十多年的老旧小区——茶亭村小区。茶亭村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下放回城人员安置小区。起初,小区没有物业管理,“脏乱差”是它的外号。自2019年小区出新竣工,茶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矮穷矬”变成了“白富美”。小区颜值“蝶变”都要归功于公众参与城市治理这个“金点子”。经过茶亭人3年来的努力,茶亭社区作为全市仅有的两个社区试点老旧小区公众参与基层治理样板,散发着独特魅力和自信。

一是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密织“党建+”红色网格。茶亭社区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共治共享”工作思路,秉承“莫愁一家亲”工作理念,依托莫愁红服管家平台,开展红色网格服务,以强有力的党建引领推动和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照责任体系实施统一调度、多点齐动,使“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在爱卫运动、疫情防控、环境提升、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聚焦小区环境整治,巩固“网格+”基层治理。茶亭社区创新“体验茶亭、你我共建”工作理念,党委牵头,抓牢支部,压实网格,发动居民。采取“网格+”工作模式,茶亭村114名党员、23名楼栋长和45名志愿者组成公众治理网格队伍,为小区2269位居民服务。今年2、3月份防疫关键时期,全社区发动志愿者104人,做宣传量体温;下半年文明城市创建期间,茶亭村40名党员、志愿者主动参与,以身作则,配合社区发放告知书、宣传手册2000余份,清理杂物100余处。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防疫+城市治理”工作,彰显“硬核”担当。

三是突出公众参与融合度,实现“治理+”幸福叠加。自2018年茶亭村小区出新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致建设;街道邀请设计师和城市治理领域专家提供精细化设计的“茶亭方案”,实施小区微改造,先后完成垃圾分类、三角四园、智慧社区等项目。垃圾分类共谋划,先行先试早受益。茶亭村作为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小区,街道和社区进行多元宣传正向引导:挑选一批环保意识强的志愿者作为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带动了90位居民加入分类志愿行列;通过开展“蝴蝶花园”活动,30名青少年将每天中午的厨余垃圾化作花园肥料实现再利用,让青少年反哺家庭。小区两个垃圾分类环保屋在五月和九月顺利落地生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居民全员办卡,精准投放,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三角四园共建设,环境整治精细化。社区立足实际,按照“绿植+配套设施”的小公园模式打造,以绿植营造氛围,把旧自行车、旧轮胎改成“微景观”在零散区域“见缝插绿”,由居民认领花箱,作为养护责任人,做到“轻养护、大效果”。将公共空间打造成多功能的口袋公园,配套时尚的休闲座椅、健身器材,打通居民休闲空间“最后一公里”,提升公共空间质量。智慧社区共参与,公众安全有保障。首先建设了门禁系统居民要通过人脸识别、刷卡、手机端三种方式进出小区;引进智能道闸系统、公共车棚充电桩和户外电子显示屏等“高科技智慧技术”,通过提前干预手段,摆脱了管理滞后的问题。例如,人脸识别把陌生人挡在了门外,让乱发小广告、张贴“牛皮癣”现象消失;车棚智能充电桩、喷淋器让居民更愿意把电动车停入车棚……自从小区有了智慧加持,加上群防群控,小区飞线充电、偷盗、火灾数量从2018年全年累计的400多例已降为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上升。

茶亭社区在莫愁湖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上持续发力。以明年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换出新班子、新作为、新气象,充分发挥社区桥梁纽带作用,引进新社会组织,不断扩大小区治理“朋友圈”,增强社区和居民之间的“黏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标签:
责编:景雯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