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在社区工作,社工有时会遇到服务对象因为情感、经济危机、亲人离世等问题而引发心理危机事件。当社工面对这种情况时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针对这一点,建邺区民政、建邺社工协会支持的“社工如何识别和应对心理危机”课程,2020年7月17日下午在莫愁湖街道沿河社区开展。

此次课程邀请了资深专家杭老师,从如何识别有心理危机的人、面对心理危机者如何应对、情境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授课。
首先,杭老师引导社工伙伴们先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心理危机者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大家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许多,比如:“失落、情绪暴躁、抱怨、具有攻击性、耍无赖……等等。”老师结合大家的分享,提炼出识别心理危机者的四个元素:思维(核心),情绪,行为,生理(直观)。

那在一线社区工作中,如何运用这四个元素如何进行评估,识别“心理危机者”呢?如何保护好自己和社区居民?
接下来,进行了场景再现。如何应对风险,保证社工安全,形成接待流程。
“生活不如意的情绪低落者、不符合低保资质但强行申请低保的喧闹者……”杭老师结合多年精神科医生的实战经验,解析了我们面对暴怒者时的空间位置选择技巧:尽可能地处在靠近门口的位置,避免房间角落或者没有掩体的位置;留意暴怒者有无带武器;让服务对象尽可能坐下来,沟通运用“共情”的技术,释放对方的情绪,增进彼此的理解语言上“共情”;若碰到极端安全问题,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如果观察到对方的情绪失控或者有凶意时需要全体一起先制服对方,制服后且让对方坐下再采取报警或沟通模式,一定要采取“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的策略,切记不在对方情绪过激时与之协商问题的解决模式。
最后,杭老师分享了一套的“能量调和操”,帮助社工小伙伴们安抚自身情绪,调整自身能量状态,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这次课程干货满满,收益很大,习惯养成很重要,老师讲的非常到位,对我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社工苏丽敏在课程结束后说,社工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上,而是需要学习和运用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法。此次培训对于社工在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的识别及如何应急处理有较强的指导性,教会大家在危机和突发事件中做到及时、有效地发现、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