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跨年夜,家家户户团圆在庆祝新年,而我的两个孩子只能和我手机视频,因为当时的我刚刚经历了三个小时的半月板修复手术。两个孩子看着视频中强撑精神的我十分心疼:“爸爸,你出一次差怎么会受这么严重的伤?”我宽慰他们道:“爸爸在抓破坏环境的凶手。”因为我是一名调查记者,用笔杆记录真相,用镜头捕捉瞬间。
自2022年以来,我连续四次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协调局抽调,全程参与了2022年、2023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的调查拍摄制作,2024年更是参加了上海市、江苏省的中央环保督察。年均出差200多天,行程累计二十多万公里,拍摄制作了五十余部案例短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所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刻不容缓。
尾闾工程是北方某地级市河流下游实施的一项水利综合整治工程,全市约75%的污水通过该工程排入黄河,我们得到线索,有企业偷排。谁知地方不知从什么途径已经提前得到了通知,这给我们的调查带来难度。怎样获取偷排的第一现场?经过周密考量,我们开始蹲守,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在涉嫌偷排企业的监测井进行观察,另外一组悄悄埋伏在黄河边,我的职责是负责拍摄取证。每天晚上十点悄悄进入点位观察取样,连续多日,雷打不动。也许是上天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本来判断该企业撑不过三天就要偷排,可是企业迟迟没有动静,一天、两天大家还能轻松应对,连续一周就是毅力的比拼了,是继续蹲守,还是放弃,重新寻找另外案例?后退,意味着前面的辛苦白费,而且上不了问题清单,就推动不了问题整改,偷排黄河的行为就得不到制止。为此,我们一咬牙,继续蹲守。这一蹲又是连续11昼夜,最后终于发现当地一家主要的污水处理厂偷排污泥,这些也被我拍成最直接证据。经检测,出水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2292毫克/升,超过尾闾工程排放限值的72倍,最终形成了6分多钟的典型案例警示片。
查实曝光这个案例后,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如果没有我们连续蹲守,调查拍摄到了证据,很难想象,这样偷排黄河的行为究竟要持续多久?我们的黄河母亲要承受多大的伤害。其实,在调查过程中,地方也不断施加压力,认为这是一桩小事,没必要这么认真,在他们的观点中,偷排黄河的企业又不是只有一家,查得完吗?但我要说的是,既然我们发现了,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将事实揭露出来,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今年六月,湖南省张家界的一个溶洞内生活垃圾堆积竟达七八层楼高,自然的馈赠,竟然被如此糟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这惊人的一幕,也让我回想到了2023年。西南某省溶洞违法排污问题高发,针对这一情况,中央领导专门批示:要严查!
我们调查组受命前往。然而调查过程并不顺利。据不完全统计,该省溶洞上千个位置都比较偏远。哈那天坑是当地一个深度约300米的裂谷,由于地处煤矿产区,一些煤矿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入天坑底部的溶洞。为探寻拍摄,组长带着我和探洞爱好者一行四人顶着酷暑,手持镰刀,在茂密草丛中砍出一条道路。我在下天坑过程中,既要手扶摄像机,又要拉住牵引绳,过于陡峭的山路让我瞬间失去平衡,额头撞向岩石,鲜血直流。当时从我内心来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因为血流太多,视线也开始模糊,幸好随行人员带有止血绷带,很快做了简单处理。稍作休息,我决定继续前行。好在经历四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到达天坑底部,也拍到了污水进入溶洞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一个多月努力,我们查清了这个省12个溶洞的问题,取得了溶洞排污行为的调查突破。而张家界溶洞污染一经曝光,相关部门经过7天的清理打捞,溶洞内垃圾清运十余吨。
三年来,我们警示片调查组爬高山看违规开采、到长江录非法排污、跑林地查恶意侵占、淌湖泊抓违法捕捞、进沙漠寻企业偷排、攀烟囱查烟气造假。因为是暗查,我们每天要面对不一样的风险,有的时候被人盯梢,全程被跟踪,甚至要面对被监督企业半夜敲门的窘境,还要面对被曝光对象的公然行贿。在威胁和风险面前,我们绝不退缩。
这些年来,我们用镜头“擦拭”山河,一次次揭开弄虚作假的黑幕,记录伤痕,也见证新生,当昔日的痛点蜕变为今日的诗行,绿水青山如画卷般舒展,这就是向污染宣战最美的战利品。十七年的职业生涯,让我作为调查记者融入到生态环保铁军的一份子,向着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