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斤桃子背后的融媒力量:一个助农直播里的初心故事​》
灌南县融媒体中心
荣金鹏
2025-07-17 16:06:00  

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画面——6月底的灌南县田楼镇小海村,80亩桃园里乌云压着枝头,熟透的水蜜桃“啪嗒”掉在泥地里,果农成善霞蹲在桃树下,指尖掐着被雨水泡烂的果皮,眼眶比桃肉还红。那是我们融媒体中心记者第一次走进她家桃园时的场景,而第三天,同样的桃园里,摘桃的村民哼着歌,货车引擎声此起彼伏,6万斤“甜心桃”被抢购一空的热闹,像极了桃树上挂满的红灯笼。

故事得从6月27日说起。那天我们记者孙荪在田楼镇采访,远远就听见成善霞的叹息:“第一年种桃,经验不足开园晚,又碰上天旱接阴雨,几万斤桃子挂在树上,卖不掉就得全烂啊!”走进桃园,墨绿的叶子间全是饱满的桃子,咬一口甜得像蜜,可成善霞说,连续一周的高温阴雨,让不少桃子开始霉变,她夜里打着手电筒在园子里转,捡回的烂桃能装满几麻袋。“你们能不能帮我宣传宣传?”她几乎用着乞求的眼神,“一年的辛苦,不能就这么打水漂啊!”

那一刻,我们突然意识到:新闻不只是镜头里的画面,更是老乡心里的期盼。新媒体部主任徐静得知情况后当场拍板:“咱们用短视频+直播,帮大姐把桃子卖出去!”可困难摆在眼前:团队之前并没有做过助农直播,桃子运输损耗怎么算?直播话术怎么设计?天气这么炎热怎么办?但想到成善霞凌晨三点就在桃园里忙碌的身影,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做成!

筹备中的24小时就像打仗。主播焦灿灿带着团队扎进桃园,拿着本子记桃子的糖度、生长周期,连桃树用的是有机肥都拍成了短视频;小编们在“灌南融媒”公众号发预告,标题改了17版,最后定下《帮帮这位灌南大姐!甜过初恋的水蜜桃急寻买家》。最难忘的是运输环节,为保证桃子新鲜送达消费者手中,我们联系货车,精心安排运输,司机师傅感慨:“你们媒体人带货,带的是良心啊!”。

记得直播第一天,天气特别热。焦灿灿站在桃园里,却笑得比桃子还甜:“家人们看过来!这桃咬一口爆汁,是小时候的味道!”镜头扫过桃林,弹幕突然刷屏:“我要10斤!我要20斤……”“地址说一下,我到现场去买!”当天下午,海州区的陈丹丹一家真的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买走了两百斤的桃子。

在灌南县城区,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亲自上阵,一边直播,一边买桃子。做生意的武海波蹲在摊位前尝了个桃,当场定下500斤:“这口感,给我店里供货!”更让人感动的是,隔壁县的网红主播闻讯赶来连麦,电商协会的负责人带着打包团队现场支援,短短两天,6万斤桃子被抢购一空!

7月1日那天雨过天晴,记者再次走进桃园,成善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激动地说:“多亏灌南县融媒体中心帮我们直播卖桃子,这么热的天气还帮我们把桃子运到县城销售,心里真的特别激动!现在我家的桃子名气也打响了,明年我们更有信心继续种好桃子,用更好的品质去回馈广大消费者的支持!”阳光照在她晒黑的脸上,眼里是藏不住的笑意。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隔壁梨园的大叔找到我们:“等梨熟了,你们还来直播不?”焦灿灿抹着汗答应:“来!一定来!”

这场直播让我突然明白,记者的笔杆不仅要记录时代,更要触碰民生冷暖;融媒体的镜头不仅要对准高光时刻,更要照亮角落里的期盼。当我们把镜头对准成善霞的桃园,当网友们用下单传递善意,当6万斤桃子从枝头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是媒体人的“初心答卷”——不是流量数字,而是老乡们眼里的光,是乡村振兴路上实实在在的脚步声。

这场助农直播,让我深刻体会到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而我们的助农之路才刚刚开始,7月5日到25日的助农夜市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我们看到因为我们的出现,看到老百姓的农产品从滞销变畅销,我总会想起那个雨天:成善霞站在桃树下,看着我们的直播设备问:“这玩意儿真能卖掉桃子?”那时我们还不知道答案,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当媒体人把脚扎进泥土,把心贴近百姓,这小小的直播间,真的能撑起一个家庭的希望,撑起乡村振兴的脊梁。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乡土,用实际行动,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助农故事,让乡村的果实甜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