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姜君。
我手上这小瓶子现在看来平平无奇,但在40度高温的苏超直播现场,被身背几十斤重发烫设备的摄像老师笑称为“续命水”。一次连续直播两天后我和搭档都感觉头晕耳鸣,可当时只剩下这一瓶藿香正气水,我俩推搡半天谁都没舍得喝,最后把它完完整整带回了办公室。后来每次直播,再干两瓶也觉得没那么苦了,而它也记录下了这个夏天不一样的热力值。
有人说“苏超”火得突然,在日夜蹲守赛场的直播中,我见证了太多球员的拼搏奋进和球迷的真情流露,也见证了大家对家乡的情感归属正在蓬勃生长!
让我们一起把时间往前回拨,早在5月9日荔枝新闻中心就直播了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新闻发布会。5月10日《江苏新时空》播发了开幕的消息。从开赛一路陪伴到现在,从最初4个机位提档升级到14机位超高清转播车,从发布会直播10万关看量到现在单场直播观看量近千万人次,这些数字最真切反映了“苏超”盛夏里的热浪。
有网友说全民参与、草根精神是苏超的血肉。苏超中有65%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教师、快递员、蟹农,有火锅店服务员、空调维修工,他们奔向赛场,以城为名为城而战。
现场有很多瞬间让我感动,比如场上针锋相对的对手同饮一瓶水的兄弟城市情;还有球员赛后磨破了双脚也要光着脚去和家乡球迷致谢的感恩之情;当天我脚上也磨破了7个水泡所以看到他更加共情了。还有年仅17岁盐城替补小门将严子航少年拉满弓一次次飞身扑救的果敢豪情。当他对镜头说,为了不让球队丢球即使拼尽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救,为了球队的荣誉盐城的荣誉一定要拿三分!此刻,我看见了比胜负更珍贵的光——那是全力以赴的草根球员们骨子里的韧劲,更是刻在江苏人血脉里的拼劲。
在荔枝新闻中心“燃情苏超”一场场直播里,小伙伴们算了一下,平均每场采访球迷二三十人,近20场直播下来和四五百位球迷对话,这些球迷来自天南海北,我采访时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用快乐勾勒出了苏超最本真的模样。
一场赛前直播里我遇到了“最散装的家庭”火上热搜。这一家三口爸爸是宿迁人妈妈是南通人,儿子则身着一件妈妈特制的两城拼接而成的球衣。当问小朋友支持哪个队,他高情商回复了一句“苏超加油!”我想这个有爱有趣的小家也是很多苏超球迷家庭的缩影,是我们大江苏“散是满天星 聚是一团火”的缩影。
在直播里我经常会听到两队球迷高喊着“欢迎无锡”“淮安你好”我也采访过外国朋友来感受中国足球的氛围。现场球迷真是友好又可爱!当我穿着被汗水浸透的球衣穿梭在场间时,手里总会塞满了球迷们递来的纸巾让我快擦擦汗,在评论区还能看到各种球迷发来现场给我们拍的工作照,这份来自苏超现场陌生人的关爱也贯穿了我整个直播轨迹。
记得有场比赛结束一位球迷声音嘶哑的对我说:“球员很拼命,他们一直在坚持,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在这陪他们到最后一秒。”我看到他拉着的横幅上写着:“如果不能在你低谷时支持你,我又如何在你成功时说爱你。”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球员和球迷的双向奔赴。不论是现场球迷的欢呼还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我们直播间刷屏“为江苏加油!”那些散落的“我”就在这声声呐喊里变成了“我们”。
而记者的初心就是记录下这些动人的故事,这是我拍的一场比赛散场后新闻媒体中心依旧忙碌的照片,大家都顾不上吃饭休息为的就是把赛场的精彩热点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网友。城市荣耀属于场上拼搏的勇士,更属于场下场外为之呐喊、为之奔忙的每一个人。
还记得常州那场雨夜的大战后,当小伙伴们最后一波走出赛场,集市里收费的摊位都走了,唯独远处免费的萝卜干儿炒饭摊位还在翻炒着,那鱼汤还在炖着,谁懂雨后这碗炒饭配鱼汤的含金量啊!常州球迷说它慰藉了0:4的心,外地球迷说感受到常州友好的关爱。当这条视频发出评论区里有几条留言:“这是我老公,早上9点钟去晚上11点回来,把一年的饭都炒了。欢迎大家来常州,我老公再给大家炒饭!”那一刻炒饭大哥虽然没进到球场内,但他在场外一天炒出了两三千碗,炒坏了两个锅铲,用掉了100斤大米。我看到了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家乡最真诚的支持和常州人民的热情好客。
再看手上这份炒饭,一粒粒米是“散”的,可炒到一起就“香”了。这些守护者以朴素的炉火照亮了雨夜,也让赛事保障的宏大叙事寓于捧在掌心的这碗暖心的鱼头汤。正如网友所言:“以前总说‘散装江苏’,现在才发现我们散的是文化,聚的是心气。”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是最有力的表达。也许多年后我们早已忘了当时的比分,但一定会记得那碗炒饭的幸福,记得在江苏大地上为家乡荣誉而战的一声声呐喊加油!
好记者不是站在光里,而是让光照进缝隙。今天我把这小瓶子带来,也把一碗炒饭的香气带来。它们提醒我:当我们把“记录”变成“记忆”、把“现场”变成“现象”、把“草根”写成“根系”,我们就把一场球赛,讲成了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文化自信、全民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请允许我用小门将那句话作结:“即使拼尽性命,也要守住球门。”而我们拼尽所有镜头、文字与心跳,只为守住一个承诺——让每一滴汗水、每一粒米饭、每一声呐喊,都被时代听见。因为我们记录下的一切,正是“人民联赛人民爱”最滚烫、最生动的注脚——这份爱,让平凡的草根赛场,生长出了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无比坚韧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