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璐瑶。”从业6年零7个月,这段开场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我在两会现场说过、在田间地头也说过、在演播室里聚光灯下说过、在追台风“战”暴雪的时候也说过。今年夏天,我带着同样的开场奔赴不同的赛场,见证了无数个热泪盈眶的瞬间,今天,我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带那些既没票又没证的朋友们沉浸式体验“苏超”的酸甜苦辣。
酸:雨夜鏖战,输得起是另一种赢
6月21日,常州队与南京队的雨中激战成为了很多人的意难平,我想说,常州队虽败犹荣。你们知道那天的雨下的有多大吗?比你在家洗澡的淋浴喷头出水量还要大,压强还要高。那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就是火爆全网的经典名场面,常州队教练的雨中一跪,赛后采访恽铮教练的时候他也很坦诚的和我们说实在太可惜了!他以为球肯定能进,结果偏了,当下根本控制不住,就跪下去了。他的抱头而泣,是追逐梦想的赤诚,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我想这一跪不是对常州队的失望,更多是心疼,常州队那晚在雨中跑出了孤勇者的意境,其实最后几分钟胜负已定了,然而全队没有一个人懈怠,直到最后还在持续进攻,这是拼至力竭的勇毅,正是这份勇毅让我们明白比赛的意义不只有胜利,还有在泥泞中坚持的勇气。
甜:惺惺相惜,双向奔赴的极致浪漫
7月5日,60396名观众的欢呼声浪差点掀翻南京奥体中心的屋顶,赛前网友就调侃要活捉盐水鸭、清蒸大闸蟹,我在现场采访球迷时他们预测的比分结果也是五花八门,结果比赛最终却以0:0收场,这个有意思的比分,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两座城市的关系——难分高下,却又相互成就。
你们知道比赛那个周末南京的文旅消费总额是多少吗?27.2亿元,异地文旅消费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这就是苏超的魅力,我在现场看到了草根烧烤店自掏腰包10万元赞助“苏超”常州主场,看到了世界500强SMC中国区总经理马清海从北京“打飞的”去现场给员工打call,还有上周刚结束的南通与盐城的“榜首大战”中,盐城队凭借定位球扳回一城时,南通主场的球迷不禁为对手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这些,都是“苏超”绿茵场上双向奔赴的极致浪漫主义。
苦:追着球跑,不曾退场的绿茵记录者
我们的“苏超”直播给观众带去了身临其境的沉浸画面。天知道一场直播能有多少突发情况。
常州奥体的暴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场边的积水瞬间没过脚踝,雨水掺着汗水淋在我脸上,混着我的“睫毛膏”和“防晒霜”刷刷往下滴。然而,比下雨天更可怕的是冒雨奔跑在4万多人的球场,争分夺秒寻找“失联”的采访嘉宾。
反正苏超不是暴雨就是暴晒,昆山奥体那场采访对象联系得很顺利,但是就在直播前10分钟,采访对象因为中暑就在我眼前被救护车拉走了,这简直是当头一棒!那一刻,我觉得我也需要一辆救护车,但留给我发懵的时间只有0.01秒,我抓紧调整状态,在脑子里新增了数十个采访问题,凭借经验和球迷们增加互动,好在有惊无险,最终稳稳的将镜头交给了下一位同事。
辣:初心不改,镜头对准哪里哪里就该有光
7月5日那天南京气温接近40度,我们提前4小时进场测试信号、采访球迷,直播还没开始我就已经像洗了个澡,汗水几度流进眼睛辣的够呛,当天的直播我邀请了@叨叨傅加入直播间和我们聊当晚南京VS苏州的“龙争虎斗”,谈当下草根足球的热泪盈眶,伴随着现场的人声鼎沸,大家的激情竟然让不懂球的我也跟着喊破了喉咙。那一刻,我在南京主场区和球迷朋友们一起相约“苏超”之夜,一起为城市欢呼,为足球沸腾!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镜头对准哪里,哪里就该有光,“苏超”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平凡生活的角落。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故事很普通很平凡,但人生不就是由这些平凡又普通的酸甜苦辣拼凑而成吗?今夏的“苏超”能够成为顶流,正是因为它的普通和平凡,场上拼搏的球员是普通人,场下欢呼的球迷也是普通人,甚至连赛事赞助商都透着“草根味”,这场比赛映射着无数普通人的平凡日常,作为党媒的新华日报也领先下场和网友“玩梗”,网友调侃“党媒也能这样玩?”能!怎么不能?这正是我们主流媒体引领热点舆论发挥作用的时候。
“大家好!我是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璐瑶。”这个夏天,我将带着这个久说不厌的开场继续奔跑在绿茵场与人生场之间,做永不褪色的记录者,努力讲好每一个平凡又普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