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苏超”爆火,成绩垫底的常州队却成了“顶流”。刚记录他们时,领队送了这球衣,我还打趣说:我姓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今天也是我第四次来到“记者杯赛”,江苏13座城市的“新闻德比”,俩南哥都在,大家都疼爱的十三妹能“进球”吗?
无所畏,这也是常州对阵无锡前,我们推出的短视频《无所畏~惧》,“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各地“发布”纷纷对歌,民间和官方舆论场一起合奏;对于兄弟城市玩笑常州成“丨州”,我们接梗玩梗引导梗,带领球迷协会用方言回应,于是“结棍”成了百万常州球迷的服饰标语和加油声浪。
地域文化是传播的富矿,网络语言可以重新编码城市自信。可回到竞技本身,都说常州队“业余”,怎么报道五连败?
常州队战南京当晚,暴雨倾盆,比分已0:4落后,毫无胜利可能,但常州队仍在突进。补时阶段,球员发起一次关键射门,球击中门柱弹回,毫厘之差。这下彻底没戏了吧,常州队仍在终场哨响前玩命进攻,大雨如注、全场呐喊,球员捶地、教练长跪,这一幕幕都让人热泪盈眶。站在久久不愿离场的球迷队伍里,我一边跟大家一起高喊“继续战斗”,一边举起手机拍下这条被多平台转载引发2亿+流量共鸣的视频。看着旁边哭得稀里哗啦的孩子,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也是球队的一员了。于是我拉上团队拍摄了领队专访回应孩子们的破防:足球就跟我们的人生是一样的,有时候可能我们倾其所有,拼尽全力,过得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你不过了吗?我们五场皆负,我们不打了吗?生活还是要继续,比赛还要继续,不管对手是谁,我们只要踏到这个场地上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取胜。这一条再次百家媒体转发引爆网络,我想这就是苏超的草根属性,更期待媒体扎根现场沉浸式语境,共享火热的大众情怀,我们不仅要做时代的记录者,更要做热点的创造者、传播的操盘手、价值的连接器。
秦一帆,常州队队长,对阵扬州时开场5分钟,对方球员一脚远射,球砸在他的胸前一个折射进了自家球门,乌龙的声音铺天而来,但秦队一句都没辩解,默默认下了。在秦妈妈的采访中,我了解到2016年西班牙交流赛,是这个常州小伙子用三记射门惊艳全队,但妈妈依然记得一番爬楼梯时膝盖关节咯吱的声响。当年一帆手臂脱臼,整个膀子荡了下来,医生猛的一接,那一瞬,哭喊的是妈妈,秦一帆也是一声没吭。后来又遇到很多俱乐部解散,他在最该上场的年纪失去了踢职业球赛的机会……一晃10年了,这次苏超联赛,像他一样的、太多爱球如命的“老男孩”重返绿茵场,奔三奔四又如何?乌龙又如何?我们迎着舆论的关注发出视频《秦队,上场吧》。
你看,还是5号秦一帆以一敌二,三人同时放铲,高速高强度的对撞冲球不冲人,抢完球爬起来继续,帅的无与伦比;18号谢辉阳连续2个滑铲受了伤,看到球来了又从担架上跳下来。他爱人对着电视吼:谢辉阳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年龄最大?赛后老谢跟小女儿视频,孩子盯着屏幕不认识了,突然喊了句“黑爸爸”,拍到这些故事时,我鼻子酸了,领队笑着对我说“你再哭就真的成十三妹了,但你能拍出我们球员身上的光,他们都觉得这是褒奖。”这番认可何尝不是对我记者职业价值的褒奖。我就想把这些帅气的老爸、嘴硬的老公拍给更多人看,看他们是怎么为热爱拼命,超越输赢,更超越足球。
【东哈视频】这段采访被三大央媒转载时,我觉得自己在这场传播大赛中又“进球了”。内容共创、情感共鸣,再用AI给传播插上翅膀,把“凡人星光”延伸成经济、文旅乃至城市品格的全方位追更连续剧。一个街边烧烤店凭什么和众多大牌赞助商并列?店主张敬宇说:送小外甥女去参加体操比赛,发现很多运动员午休时还在走廊练功,那种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感动了她,所以她第一时间报名赞助。而赛事组织方在广告行情火爆后没有爽约,仍保留了烧烤店的广告席位,践行了一座城市对信用的坚守、对规则的尊重。我是第一个报道这个故事的官媒,引发了各路媒体跟进,于是,我也成为了被采访者。
三分钟短视频,现在烧烤店天天爆满。食材不够放,五湖四海的吃客搬来了冰箱、电视机,车位太紧张,隔壁提供上……一群普通人善意的集结,好美;这群老男孩,除了比赛,还投身青训,小霸王龙们好猛,战绩4:0,11:0,他们淋过雨,就一心把孩子们的伞撑大!追逐梦想的初心,好燃。
网友留言:“我儿子嚷嚷着要穿常州队的球衣去幼儿园,说要像他们一样战斗。”“你的采访给了我老公更大的动力”“看了你的视频,发现了平凡的伟大”……这些信息让我更加坚信:媒体的传播力在声量更在共鸣、生命力在破圈更在扎根、引领力在流量更在价值。
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是最有力的表达。喊出“加油”这一刻,你我都是“十三妹”——那么平凡,又那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