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群众杂志社张念。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西瓜的故事——从东台西瓜里,嚼出乡村振兴的滋味。
今年夏天,我站在东台的瓜棚里,满眼都是在鲜嫩的绿叶掩映下的翠绿的西瓜。我打趣地问着瓜棚的主人老曹:“您这瓜保熟吗?”老曹黝黑的脸上绽开了骄傲的笑容:“你放心,个个保熟!”。他随便摘下一个翠绿的西瓜,拍拍瓜皮,然后用手在瓜的一头狠狠一弹,西瓜竟然应声而开,他把瓜递给我:“来,尝尝我们的爆炸瓜!”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在瓜地里吃瓜,那西瓜红瓤黑籽水灵灵的,咬一口,汁水顺着下巴流,甜得让人不由自主地眯起眼。我确定,这片随机开出“高甜”西瓜的瓜地,藏着东台西瓜甜蜜代码。
老曹告诉我,东台的瓜好吃,是土地和阳光给的底气。碱性沙壤土夜里会“吐”水,早晚温差和日照把糖分悄悄攒起来,加上滴灌技术精准喂水和养料,每个瓜都长得瓷实。除了天时地利,人的智慧和勤劳更给了东台西瓜想不到的神奇变化。你见过会“变色”的西瓜吗?“三彩”切开来,红黄橙三色果肉像打翻的调色盘。“黑晶”更有意思,墨黑的果皮里裹着金黄的果肉,晶莹得像块宝石,成了城里人追捧的高端礼品。甘美4K是西瓜里的钢铁侠,它的瓜皮能承托一个成年人的重量。还有8424,那是1984年吴明珠院士选育的第24号品种,在东台的沙壤土上长了快40年,如今东台的8424甜得像在嘴里开了蜜罐,这些都是东台瓜农种出来的奇迹。
在一代一代瓜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栽培下,东台西瓜,早不是普通的农产品了。它戴着国家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双桂冠”,年产量近百万吨,年销售额高达30多亿。高端瓜的一瓜一码里藏着西瓜的全生命周期记录,从种植到餐桌的轨迹一目了然。“逍遥农夫”“翡翠蒂”这些子品牌,走进了盒马、金鹰超市等高端商超的货架。东台的西瓜甚至漂洋过海,今年还第一次被端上了阿联酋人的餐桌。
在东台,最触动我的不是西瓜,而是合作社里的劳动场景:大哥们挑着一担一担的瓜在瓜棚里进进出出,他们沉默且质朴。说实话,本来他们满头满脸的汗水,让我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感觉有点心酸,但是合作社经理人袁志刚的话把我从这种情绪里带了出来。他告诉我带领团队成员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他们还进行了规范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进行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品质和安全;在产品包装方面,设计了统一的包装标识,提高了产品的辨识度和品牌形象。除了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进行销售外,他们还通过开展体验活动等方式,收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今年,一斤优质的东台西瓜在他们的直播间里卖到了8块钱,在抖音直播间里的连续直播,让他们当季一共卖掉了4万多斤优质西瓜,利润十分可观,亩均收入竟比以往多了三四千元!
这些数字都让我感到意外和欣喜,我再次看向那些合作社的大哥,他们向我笑了笑,我却突然想流泪:终于,我们国家的农民可以不再辛苦恣睢、不用颠沛流离,而是可以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尽情挥洒智慧和汗水,为自己播种更多的甜蜜和希望,获得收入的提升和社会的认可,改写人们对中国农民千百年以来的“苦农”的印象。
所以,到底什么是乡村振兴呢?当农民捧着新品种的东台西瓜绽开笑颜,当直播间里田头农人变身带货主播,当加入农业合作社替代了远赴他乡的打工步履——也许这就是对乡村振兴最生动的表达!东台西瓜的藤蔓上,结出的不仅是甜蜜果实,更是一条以产业重塑乡土、以科技赋能农民、以融合重塑乡村价值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自从开始做“乡村振兴”这个栏目以来,我去过了全省很多的乡镇和村庄。不管是仪征的科技化农场,还是王官集镇用一根鱼竿钓出的富农产业,也包括今天的东台西瓜,都在告诉我也告诉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播种,都在为民族复兴的根系注入最深沉的力量,乡村振兴确实是值得奔赴的伟大事业、未来可期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