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与里海的牵手》
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台)
王伟宇
2025-07-18 19:25:00  

我是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王伟宇。在日常工作中,我的镜头和笔触,几乎每天都围绕着连云港港转动。而“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首个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就坐落在这繁忙的港湾里。历经11年,它已经成长为连接中亚与太平洋的重要枢纽。而从基地发出的中欧班列,连接着怎样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讲好这条黄金通道的故事呢?走出去!是我和伙伴们共同的选择。从2023年到2025年,我和同事们接力而行,沿着连云港中欧班列的轨迹,记录着在哈国的中哈物流合作项目建设,向世界讲述共建“一带一路”从宏伟蓝图变为脚下通途的故事。

“中欧班列到了哈萨克斯坦,该如何继续前进?”2023年,同事李小鹃来到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这里是中亚地区最大的陆港。她兴奋地发现“集装箱正在这里换轨道,稳稳落在哈国宽轨列车上!”这哪里是换轨?是两个市场在接轨。作为中哈物流合作的第二个项目,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通过数字化建设,与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哈基地实现了实时的信息共享、业务联动。

“再往西,这些集装箱能走多远?”2024年,同事王惠带着疑问来到了里海岸边的阿克套港。她发现,场站上90%的集装箱来自中国或经中国过境,又在这里被运往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欧洲国家。这里是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的重要枢纽。面对不断从中国而来的集装箱,2024年7月,中哈两国合作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签约,一片荒芜孕育着新力量。

在异国他乡,中欧班列还能跑出“加速度”吗?今年六月,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接过接力棒。在异国他乡采访,挑战如影随形。我们一路辗转高铁、飞机、汽车,横穿了整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跨越7000公里,终于抵达了阿克套。两天一夜都在路上的我,原本精疲力尽、昏昏欲睡,然而,里海岸边的画面让我为之一振。

荒地之上,先导区拔地而起!霎那间,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这还是之前同事画面里那个荒芜的场站吗?我要在这里找到它快速建成的原因。

终于,我在连云港港团队负责人常建兵身上找到了答案。他告诉我,在项目安装轨道吊时,按照国际惯例需要11个月时间,但工期只有仅仅3个月。大家一筹莫展时,常建兵站了出来:“我们抛家舍业来到这里,为的就是让这条黄金通道更通畅,我们不怕吃苦,怕的是轻言放弃,怕的是干不出个样!”于是,在团队的不断尝试下,一家国内设备企业愿意开辟绿色通道,把产品优先供应给项目。大家又在工艺设计、运输通关环环加速。最终,首台“哈萨克斯坦001号”轨道吊稳稳安装,项目如期完成。

这个新枢纽,是中国在里海沿岸的首个物流项目,它的启用意味着从黄海到里海,这条超过7000公里的陆海联运大动脉,拥有了一个现代化的“加油站”和“调度站”。

我的镜头,不仅记录了中国速度,也记录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哈方员工生日,常建兵带头在团队凑份子,为他送上蛋糕鲜花,所有差异都在最朴素的情感中消融。最终,这些故事被央视、新华社、哈通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

三年、三人、三赴哈萨克斯坦,记录下“三点位一体化”运营格局从无到有。一趟趟中欧班列从连云港出发时,带着的是货物;在霍尔果斯换轨时,带着的是协作;到了阿克套港,承载着的是“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未来。今年12月份,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工程就要建成了,我们还将继续前往阿克套,追随中欧班列延伸的方向,记录更多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