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鹤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现代快报
龙秋利
2025-07-17 16:06:00  

我是来自现代快报国际传播中心的记者龙秋利。今天我想分享的故事主人公有点特别,它是一只丹顶鹤,而且是一只“会讲故事”的丹顶鹤。

2023年10月,美国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参观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当时,一只丹顶鹤突然走到队伍前面,当起了向导。一岁多的她与纽森夫妇亲密互动,毫不怯场。大家都被这个“小社牛”可爱到了,纽森夫妇也成了“粉丝”,给她取名“加利福尼亚”,希望她能成为江苏与加州之间的“友谊使者”。

我和同事赶紧记录下这一珍贵的画面,并制作了短视频,一经发布便走红全网。我们意识到,“小加州”有成为网红的潜力。于是从2024年开始,我们围绕“以鹤为媒”开展国际传播,以“小加州”为主角策划融合报道,逐渐打造成了一个IP。

去年2月起,“小加州”在海外平台有了自己的社媒账号“CraneCal”。账号以“加利福尼亚和它的朋友们”为主题,通过“鹤言鹤语”分享丹顶鹤的日常生活,短短一年便吸引了20万粉丝,时不时就有人在评论区“催更”。用人用葡萄牙语写“太可爱了”,有的用法语写着“我喜欢这些鸟儿”……这些真情实感的评论让我们看到,跨越山海的共鸣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优雅的丹顶鹤成为无数艺术作品的灵感,形成了独特的鹤文化。但“小加州”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

她活泼好动,是一只妥妥的“E鹤”。这让我们联想到深受海外观众喜欢的“功夫熊猫”,而且在中国武术中也有很多以鹤为灵感的招式,于是“功夫鹤”系列动态海报便诞生了。但她也有“淑女”的一面,在一次海外直播中,她向网友展示了优雅的“鹤步”,相关视频在海外播放量超10万。大家都被这只有着“反转魅力”的丹顶鹤圈粉了。

丹顶鹤是候鸟,每年都要迁徙,盐城保护区就是它们的其中一站。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小加州”的朋友——野生丹顶鹤“壮壮”。

“壮壮”曾经在迁徙途中生病落海,通过专业人员的救护才得以恢复。这一次,我们决定化身为它的守护者,跨越千里,追寻它迁徙的踪迹。

飞机、高铁、绿皮火车……为了抵达它迁徙的每一站,我们辗转多种交通方式,从江苏出发一路向北,最远抵达了内蒙古通辽。

去年2月份,我们冒着大雪,深入盐城保护区的核心区,拍摄正在休息中的“壮壮”。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为了记录下丹顶鹤的状态,我们往往不是在修缮好的景区拍摄,而是深入只有丹顶鹤栖息的“无人区”。在盐城拍摄时,由于靠近湿地,泥土潮湿,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拍摄结束时,我们的靴子上全是灰尘和泥土。

又湿又冷的天气十分折磨人,但这对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在“壮壮”迁徙的第二站——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我遇到了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张树岩。为了观察、记录鸟儿们的状态,他常常凌晨就出发,因为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候,一守就是一上午,年复一年。“拍到这些鸟儿不容易,希望借助你们的平台,让更多人知道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他真诚的一番话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报道,不仅是记录故事,更是一份责任。

此后的一年间,我们以“小加州”的名义,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讲述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守护自然的队伍中。

我们发起“丹顶鹤守护者”全球招募,海内外各界纷纷响应,自愿成为守护者的一员。他们有的是追拍野生丹顶鹤20多年的民间摄影师,有的是40多年致力于鹤类研究的国际鹤类基金会鸟类专家,还有身体力行阻止当地人捕猎的巴基斯坦爱鸟人士。

我们打造以“小加州”为原型的“加加舞”,并发起“加加舞挑战”,吸引了来自巴西、韩国、摩洛哥等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朋友纷纷加入舞蹈接力,共同为守护自然发声。

我们带领外籍师生团来到保护区采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丹顶鹤,激动地和“小加州”合影。来自土耳其的外教奥斯曼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为丹顶鹤相遇,交流彼此的看法,希望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来自缅甸的留学生乔安屋则说,采风活动让自己了解到江苏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对江苏的风土人情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因为这只可爱的丹顶鹤,开始了解江苏、爱上中国。或许有人会问,丹顶鹤为何能跨越文化边界,被这么多人喜欢?

我想,动物本身就拥有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魔力。人们对灵动的生命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而丹顶鹤更是将自然之美具象化。答案更藏在她背后的故事里:她所栖息的湿地,是中国绿色发展的见证,数十年的生态修复为它筑起家园。而深层的原因,也许是源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丹顶鹤是祥瑞的象征,她用从容的姿态传递着东方文明里平和的力量,让不同国家的人找到了情感支点。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符号承载故事,让真情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