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值到“言”值:让世界听懂我们的声音》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周洁
2025-07-17 15:45:00  

我是盐阜大众报记者周洁。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今天,我将结合五个深入采访的报道案例,分享盐城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故事一:草莓里的“国际对话”】

在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上,意大利专家布鲁诺教授对“盐莓1号”格外关注。大会前,我提前到盐都草莓基地调研,做好功课。待布鲁诺教授品尝时,我敏锐的捕捉到他眼神变化,立刻上前:“教授,请问您知道这甜蜜的生态密码吗?”我向他展示了手机上的材料:“盐城独特的湿地土壤,孕育了这份甜。”在盐都草莓大棚里,他触摸土壤,查看叶片,激动地喊道:“这简直是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尝过草莓,教授连连点头,竖起拇指:“我要把这甜蜜带回意大利!”

那一刻我明白:国际传播的种子,就在一颗草莓的甜蜜里。一颗草莓的甜,足以让世界记住盐城的味道。国际传播记者要当好“向导”和“桥梁”。

【故事二:足球场上的“跨国喝彩”】

苏超你关注了嘛?在盐城主场的那次比赛中,我偶遇了两位特殊球迷:土耳其的吉米和扎根18年的澳大利亚人萨姆。他们穿着盐城队的红色应援服,用带腔调的中文高喊:“盐城队,加油!”萨姆说:“这就是我的主队!”吉米说:“这热情让我想起家乡!”

当盐城队绝杀的时候,吉米跳起用土耳其语欢呼“Muhteşem!(太棒了!)”,萨姆冲镜头大喊:“我爱盐城!”赛后,他们用母语录制的祝福视频在海外火了,网友留言:“中国足球氛围真棒!”“盐城充满了活力!”

我深切感受到:体育是无国界的语言。一座城市的热情与包容,能通过一次欢呼,传递世界。

【故事三:路牌上的“韩文乡音”】

在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期间,韩国书法家金钟大先生指着盐城路牌上的韩文对我说:“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那份归属感,触动了我。我自然地用韩语“감사합니다”(谢谢)回应他的认同。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连声说:“你会说韩语?真好!真好!”这份真诚的互动被镜头记录。后来,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传播,大量韩国网友留言:“路牌有韩文,好贴心呀!”“想去盐城看看!”

那一刻我懂了:一句乡音的共鸣,一块路牌的细节,就能瞬间缩短山海的距离,架起无形的文化桥梁。国际传播,有时就藏在这份“被看见、被懂得”的细腻里。

【故事四:穆沟古村里的非遗体验】

去年秋天,我带英国留学生MAX去穆沟古村体验了阜宁面塑。在非遗传承人周必良老先生的耐心教学下,MAX捏出了一朵歪歪扭扭的玫瑰花。他十分开心地举着它拍照发帖:“我的第一个中国非遗作品,虽然不完美,但超酷!”这份“亲手创造”的作品感染了线上许多人。当我们走进益林酱油的古法晒场,酱香扑鼻。MAX主动提出:“这个,我能尝尝吗?”他接过小勺子,品了两口,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这也太地道了吧!”

看着他发光的眼睛,我突然领悟:文化出海,我们需要给世界一个亲手触摸、亲身体验的机会,那份真实的触感和成就感,就是最动人的全球语言。让世界成为参与者和讲述者,传播自然水到渠成。

【故事五:盐城湿地上的科普课堂】

在盐城这片广袤的湿地上,我与世界丹顶鹤青年记者团的朋友们相遇,还有智慧与浪漫于一身的诸葛漫教授。每次和“新朋友们”见面,我都会亮出我的“盐小勺”,它可“吸粉”了!紧接着,我会告诉她们,“它的原型是勺嘴鹬!全球只剩600余只,我们应该守护它们!”

当诸葛漫教授向我,比划科普麋鹿是“四不像”时,我惊呆了,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看着他生动的演绎,我明白了:生态文化的传播,就是邀请世界走进这片湿地,成为观察者、参与者和守护者。那份亲见的震撼与共鸣,胜过千言万语。

朋友们,盐城的国际范儿是什么?

是丹顶鹤振翅的湿地,是八大碗升腾的烟火,

是布鲁诺带走的草莓甜,是吉米萨姆的跨国呐喊,

是金先生听到乡音时的笑脸,是MAX手中那朵歪扭却骄傲的玫瑰花,是诸葛漫教授对麋鹿的热爱,更是韩国大叔品尝鸡蛋饼后的,那句“짱好吃!”(超好吃!)

作为一名国际传播记者,我深知:最好的国际传播,不是我们说给他们听,而是让他们忍不住说“我想去看看”!让他们主动成为故事的讲述者。秘诀无他,唯有“真诚”。我愿继续做这座城市的“翻译官”——不翻译语言,而翻译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瞬间。因为最好的传播,永远始于真心,成于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