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诠释人文关怀》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
徐浩轩
2025-07-18 11:07:00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而城市更新正是我们平衡“保护与发展”、实现“老城新生”的关键路径。

2022年的夏天,我第一次来到位于秦淮区的御河新村,当时走进其中一栋旧宅时,一位老先生指着只有三十多平米的,已经搬空的房间告诉我们,这个房间里原本放置了沙发、床、电视、写字台以及一个衣柜,摆的满满当当,外面的过道上放了一张床给儿子睡,一张床给女儿睡,中间拉了一个简易的布帘子,白天都要把床铺给收起来,万一家里来客人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这位老先生的境地,便是御河新村小区当时的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状况。

御河新村,建于1969年,房屋年久失修,居住环境恶劣,每户面积从12平米至30多平米不等,他们平时使用的所谓厨房,便是在大伙公用的过道上放个凳子,上面架一个小锅,便是厨房了,更没有独立卫生间,因此,他们每天早晨还要排着队端着痰盂去大马路上的公厕里倒痰盂。就是这样的生活状况,在面对城市更新这样的重大利好政策时,却依然存在“钉子户”,这也导致项目推进遇到了阻力,而为了能够顺利推进,我们配合项目部,在御河新村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蹲点采访工作。

为了处理好这些矛盾,能够让项目顺利推进,让在外过度的184户居民早日回家。在当时,瑞金路街道、壹城集团,上至领导下至一般办事员,分成了几个小组,日以继夜的在简易项目部里,不停的向不愿意搬迁的居民们宣传政策。我们当时也跟随其中的几个小组,分别上门记录了宣讲政策的过程,从这些采写的经历中也再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便是其中一位经营户,她在原本的住房门前破墙开店,是一家裁缝店,然而在面对城市更新时,她向街道提出了除了住房补偿外,还要一间正规门面房作为经营补偿,这显然是不符合政策的,面对街道人员的上门解释,这位裁缝更是玩起了捉迷藏,根本不和工作人员碰面,拒绝谈判,甚至有两次答应签字后又反悔,这样的状况让大家都感到十分无力,经过几个月的漫长做工作,还有几位老邻居的不断劝说,这才终于签字。而像这样的经历,在御河新村还有十多例,原本住房面积十多个平米,却向街道索要3套住房补偿的,还有以孩子要结婚为由,要把违建房作为产权房来申报补偿的,面对这样种种事例,项目部几十位工作人员从夏天一直忙碌到冬季,磨破了嘴皮,跑瘦了腿,一方面积极做大家工作,一方面积极研究新的更新方案,直到新的方案落地,这才让更新项目破冰重启。

做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建有情怀的美丽古都这是工作小组的工作宗旨,这半年多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御河新村184户提前签约居民心中的痛,我们见证了城市更新项目组的无奈与坚持,节目的播出让社会各界对城市更新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注和理解,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在尊重大多数人意愿的基础上,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是一件以民为本的大好事,同时,节目一定程度推动了法治进程,2022年9月,《南京市更新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3年正式实施。这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南京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已经有“小西湖片区”“南湖街区”“石榴新村小区等先后推出的4批次48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一批经验做法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推广。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有温度、更有归属感的城市,让南京成为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之城。作为记者,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宣传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