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里,采访过很多人,但有一个人,我和同事们,跟踪了将近二十年。他,是北京大学志愿大讲堂的首位演讲嘉宾,一位演讲高手;他,是一家年营业额超千万的公司老板,白岩松主动跟他合影,张雪峰亲自上门寻求合作。他的名字,叫陆鸿。
但你知道吗?在所有这些耀眼身份的背后,陆鸿其实是一位从小被脑瘫禁锢了身体的人。他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励志。这二十年,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个步履蹒跚的身影,是如何一步一步,踏碎命运的枷锁,走出了一条令人赞叹的人生轨迹。
大约二十年前,一个普通的新闻线索把我们带到了吴江平望镇:一个残疾小伙,同时经营着照相馆、修车摊和报刊亭。我们带着好奇去采访,第一次见到了陆鸿。
他其貌不扬,腿脚不太灵活,手指蜷缩变形。说话时,脸上的肌肉因过度用力而显得僵硬。
小时候,没有孩子愿意和他玩,“傻子”成了他最常听见的称呼。中专毕业,本该包分配,他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自己却被拒绝了38次!甚至有一次,一个工厂的人对他母亲说:“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他能干什么?我养条狗都比养他来得好,他连狗都不如!”在和陆鸿的交谈中,我丝毫感受不到负面情绪,他的眼神里,只有一种近乎倔强的光芒。直到后来和他母亲闲聊,我才找到了答案。这位伟大的母亲,一直坚定地告诉陆鸿:“陆鸿,你要记住,你跟别人是一样的!我的孩子脑子没有问题,只是行动上比别人慢一点。”正是这份无条件的爱与信任,像阳光一样滋养着陆鸿,塑造了他自信自强的脊梁。
陆鸿对我说:“那时我就想啊,总有人会成功,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敲白铁皮、摆地摊、修自行车、开报亭电话亭、碟片店……陆鸿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做到我们的习以为常,而他的目标仅仅是要过上正常的生活,他要成家立业!最终他收获了爱情,他的天使照相馆也开张了。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在2006年,还没有多少人知道Photoshop就是PS的时候,陆鸿已经用一台淘来的旧电脑,自学修图、做电子相册了。在那个胶卷还是主流的年代,用“三分拍,七分修”的“P图”神技征服了顾客,用今天的话说,就叫“降维打击”。
2018年,我再次采访陆鸿,他已经在吴江区残联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纸制品公司。规模不大,但48名员工中,竟有35个残疾人!我问他为什么?陆鸿的回答朴实又滚烫:“因为我也淋过雨,我很想为别人撑把伞。”
员工中有个00后小伙,叫刘子龙,偏瘫,右手残疾。只能用左手打字的刘子龙,一开始非常吃力,打起了退堂鼓。陆鸿默默为他定制了一款单手键盘。反复练习后,刘子龙打字速度突飞猛进。最忙的时候,他能同时应对十几个客户!他成了厂里的“金牌客服”,月薪过万,性格也变得阳光开朗。他自豪地对我说:“我一分钟能打80个字!将来我要买自己的房子,还要去旅游!”我想,陆鸿给他们的不只是帮助,更是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陆鸿的思维逻辑很简单,就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他跟我说:“我虽然动作比别人慢,但我的时间比别人多啊!别人干8小时,我能干15个小时!”他笑着调侃自己是“没苦也要硬吃的人”。
公司蒸蒸日上,订单接到过故宫文创,客户远及海外。然而,新冠疫情突袭!工厂一度停工,陆鸿咬着牙,坚持给工人们发工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进行了一次“反向操作”——投入500万购买新设备,带领员工转战自媒体、开拓网店。结果,2021年公司营业额近1000万元,2022年飙升至近1400万元,比疫情前翻了一倍!我惊叹不已,问他秘诀。陆鸿却说了一句非常值得“细品”的话:“房子有天花板,但人是没有天花板的。”所以,陆鸿的故事,初看是奇迹,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奇迹背后,每一步的脚印都清晰可见。
陆鸿红了。中国好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自强模范……荣誉加身,陆鸿想得更多的是分享。2023年,“陆鸿GAN(敢)课堂”诞生了!他走进北大讲堂,走进工厂车间,甚至走进高墙之内……用三百多场饱含生命热度的演讲,去点燃、去照亮、去鼓舞每一个渴望改变的灵魂。他告诉人们:去追逐光,更要成为光!
演讲台上的陆鸿,自信从容,光芒四射。可有谁知道,为了台上那一刻的完美,为了克服口齿不清的障碍,他常常凌晨两三点就起身,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这,已经成为他每次演讲前雷打不动的仪式。
我问他:“获得这么多至高荣誉后,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他坦然回答:“获奖是高光时刻,获奖之后还是要重新开始,还是要做回真正的陆鸿。”
今天,在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就业者约900多万。命运,或许给了他们最艰难的剧本。但陆鸿的故事,就像穿透厚重云层的那束光,给了无数人昂首追逐、改写命运的信念!
就像陆鸿在演讲中说的那样:“路虽远,行者必达;事虽难,干就完了!”这就是陆鸿,一个用行动逆袭人生的中国“阿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