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几年间,我采访过数年如一日辛勤育人的基层教师,对话过用细丝金线勾勒纹样的掐丝珐琅传承人,记录过在ICU门前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但当我走进宿豫区侍岭社区,遇见那个在直播间里妙语连珠、在田间地头步履不停的90后女书记蒋竹清时,她用扎根乡土八载的青春奋斗让我突然明白,真正能穿透时光的,永远是那些把生命根系深扎进泥土的青春故事。
(同期)"大家看这水芹多鲜嫩!现挖现发,江浙沪包邮到家!"画面里这个手持水芹,面对直播镜头如数家珍的姑娘就是蒋竹清。
别看现在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几年前的侍岭社区可是另外一番光景。
因为没有销路,水芹无人问津,村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看着那些鲜嫩的叶子逐渐发黄、枯萎,却再也无能为力。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蒋竹清的心。
2017年,大学毕业后的蒋竹清毅然踏上归途,成为侍岭社区一名返乡兴村新村干,开启了致富家乡的梦想。
听说书记是个“90后”,不少村民心里犯起了嘀咕,有人更是直言不讳,“一个小丫头能干什么”“肯定又是来过渡的”。蒋竹清没有辩解,而是用脚步丈量民情。14个村民小组、上百户人家,她一家家走访,民情日记上记满了琐碎难题。
侍岭社区土特产丰富,却因交通偏远滞销。蒋竹清一拍桌子:“咱自己带货!”2018年,她注册公司种苗木,白天学技术,晚上啃电商教材,硬是把紫叶李、樱花卖到了全国。后来还打造了“书记直播间”,把山楂糕、水芹、睡莲做成了爆款。
(同期)村民:“去年蒋书记直播,我们单个种苗就卖了400吨,水芹销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多卖六七十万元”
村民们突然发现那些曾经烂在地里的“土疙瘩”,竟能化作致富的“宝贝”。而依靠“书记直播间”,侍岭的每一次破土生长都能精准对接着都市的脉搏。几年间,侍岭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2年225万元、2023年265万元增至2024年292万元,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三连增”。
当直播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越来越多,鲜少有人知道这些数据背后浸透的汗水。镜头前游刃有余的带货主播,转身就成了泥水里摸爬滚打的实干家。
2021年盛夏的荷塘里,刚出月子不久的蒋竹清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蹚在齐腰深的水中。防水裤裹着她尚未恢复的身体,额角的汗珠混着溅起的水花。"(同期)"她笑着调整手机角度,河水浸泡着身体让她感到不适,她却仍不忘将镜头对准含苞欲放的睡莲,下播时她的防水裤里积了半裤管冷汗。
镜头外的蒋竹清更是个"多面手"。她在拆迁工地上化身"安全员",逐户调解时变身"知心妹"。社区里一位60岁老人家中的孩子去年查出了白血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蒋竹清知道此事后,不仅帮老人申请补贴,还常带着生活用品上门慰问。采访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小蒋书记虽然年轻,但做起事来特别靠谱。”
如今的侍岭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的村道与缤纷的墙绘交相辉映,围墙边、院落里皆是绿意,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侍岭社区被评为“宿迁市文明村”。蒋竹清个人也先后获得“宿豫区新长征突击手”、“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1类赛道一等奖、第五届“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基层是根,越扎越深。蒋竹青用八载芳华将青春锻造成一把钥匙,不仅解开了困锁乡土的发展桎梏,更叩响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原乡——原来最滚烫的青春不必追逐霓虹,当年轻的生命深深俯向大地,那些扎根时沾染的泥土,终将在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最绚丽的芳华。
同时,蒋竹清扎根乡土的身影,也在我心里种下一颗逆向生长的种子,不必做凌空蹈虚的观察者,而是要向下伸展触须,成为大地的听诊器,在泥土与混凝土的交界处,记录中国最真实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