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有多少人能够幸运地跨越人生百年的关口?如果是你,那一刻你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安享天伦?追寻未竟的梦想?还是将生命的最后光芒,化作点燃他人希望的星火?
五年前我有幸对曹老做了一次专访,他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最近梦里经常梦到家乡,如果有可能,如果有希望,我最大的心愿就是100岁的时候,能回江阴,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再指挥一场!”“我可以主持您这场音乐会吗?”“好的!”曹老坚定地回答。话说到此,我和曹老的眼睛都湿润了。朴素的话语、深切的渴望,这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对滋养他生命的摇篮最深情的反哺。那次倾心长谈,不仅让我触摸到曹鹏先生灵魂深处的温度,也埋下了一颗信任的种子。
为了和曹老一起实现愿望,我和团队曾多次来到上海,走进“天使知音沙龙”的现场进行采访。曹鹏先生的艺术生命,早已超越了纯粹音符的界限,用他的话来说,指挥就是一种服务,自己为乐团的同仁服务,而乐团演出又是在为人民务。小女儿夏小曹教授说:“爸爸最喜欢贝多芬!”她给我们看了一份排练的旧乐谱,是贝多芬的《欢乐颂》,曹老在乐谱上留下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08年,当曹老83岁的时候,那支曾驾驭世界级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坚定地指向“星星的孩子”,曹老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虽然他们的光很微弱,但只要有人去呵护、去点亮,他们也可以闪耀出最美的光芒。”于是在我们的镜头里,珍藏着无数这样的画面:面对尖叫、撞墙、撕扯头发的孩子,97岁的曹鹏没有退缩,他俯身在一个蜷缩于墙角的小男孩耳边,轻轻哼唱《小星星》,孩子突然松开紧握的拳头,沾满泪痕的小脸转向了老人——那一刻,奇迹在五线谱上诞生了。采访中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眼含热泪地说:“我们以为孩子这辈子都不会开口说话了,但是因为音乐,他第一次叫了‘妈妈’。”曹小夏老师也欣喜地告诉我们,现在沙龙有70多位星星的孩子,他们不但学会了乐器,而且演奏得非常好,有11位孩子考入上海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
“音乐不是奢侈品,它是生命的光。”曹老对孩子们说,也对我们说。时光不负赤子深情,百岁心愿终得圆满。
去年岁末,曹小夏老师打电话给我,她动情地说:“曹老一百周岁的音乐会想请一位家乡人来主持,你每次都用心地采访报道他,你最合适!”这份穿越时光的托付,让我强烈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份量,被信任、被需要,更是褒奖。那一刻仿佛圆梦的不是曹老,而是我自己。
2025年元旦的晚上,《故乡上水总关情》音乐会隆重上演,曹老演出礼服的领花依旧是孩子们送给爷爷的一条红领巾,尽管已经褪色磨损,却被曹老看作是最珍贵的勋章。而我作为主持人,更作为一名始终在现场的记录者、见证者,我用大量的采访积累串联起音乐会情感的脉络,敏锐地捕捉着台上台下每一个奔涌的情感潮汐。当“00后追梦人”曹鹏先生沉稳而有力地举起指挥棒时,一股磅礴浩瀚的生命力瞬间喷薄而出,经典旋律在江阴音乐厅久久回荡。这次音乐的会的所有曲目都是曹老在女儿的协助下精挑细选的,尤其是《号手的假日》这首曲目是曹老专门为“星星的孩子”改编的,小号手们在爷爷的指挥下快乐自信地徜徉在音乐的世界。此刻音乐点亮的,不仅是一颗颗“星星”,也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现场泪光闪烁、掌声雷动,这是观众对人民的艺术家最盛大、最光辉、最直抵人心的礼赞!
音乐会结束后,当我来到后台,更让人动容的一幕发生了:“星星的孩子”主动对我说:姐姐,谢谢你的主持!当年的“小星星”如今已经长成了阳光大男孩,他们不再封闭自己,而是主动表达情感、分享美好!同样为人父母,在热情开朗的他们面前,我彻底破防了,和旁边的妈妈、老师们一起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见证、记录并参与这场跨越百年的“点亮星星”之旅,是我莫大的荣光。曹鹏先生手中的指挥棒,与我们手中的话筒、镜头一样,都是连接人心、传递光热的“桥梁”。愿我们都能像曹鹏先生一样,无论身处何方,都永远朝向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俯下身去,倾听心跳,用毕生的热爱,为这个时代,点亮一片属于人民、也属于未来的璀璨星河!